18学生河源寻根之旅满载归来
深入客家古邑延续姐妹校情谊

2025年9月13日至22日,本校20名师生(包括18名同学及2位带队老师)应河源市归国华侨联合会之邀,赴中国广东河源参加了“2025·亲情中华·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此行不仅实践了拿督杨菊明董事长“认真学习、体验文化、平安归来”的殷切嘱托,更通过为期十天的文化浸润,让同学们在祖籍地完成了一场深刻的文化认同与友谊之旅。

行前授旗壮行,承载殷切期望

9月9日,拿督杨菊明董事长亲自将州旗与校旗授予师生团队;希望同学们开开心心去,认真学习、体验文化,常怀感恩,珍惜主办与协办单位提供的宝贵机会,并平平安安回来,把收获分享给身边的人。此次夏令营由河源市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办、马来西亚河源同乡会协办,并获得全额资助,涵盖所有食宿与学习费用,体现了各协办单位对本校学子的深切关怀与支持。

开营仪式:文化寻根正式启航

9月14日,夏令营开营仪式在河源市东源县隆重举行。河源市侨联副主席程水山代表主办方向远道而来的营员和老师们表示热烈欢迎,并向中国侨联、广东省侨联及各协办单位致以衷心感谢。他指出,寻根之旅夏令营是帮助海外华裔青少年追寻祖辈足迹、感受中华文化、了解现代中国的重要平台,更是延续中华文化根脉的希望工程。通过这样的平台,能够让海外学子增强文化认同,筑牢精神根基,成长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和中马友好的促进者。随后,市侨联为营队授予营旗,标志着本次夏令营的正式启航。

本校代表林至远同学在仪式上发表开幕词。他表示,能够亲自走进祖籍地、体验中华文化,是一次心灵的回归。他代表全体营员承诺,将以感恩和认真的态度参与夏令营每一项活动,把握学习与交流的机会,让这段旅程成为一生难忘的记忆。

文化寻根:在客家古邑中溯源历史

在河源期间,师生深入探访了客家古邑的历史脉络。同学们走进东源县与河源市博物馆,追溯客家人迁徙与奋斗的足迹;漫步佗城古镇与中华姓氏第一村,在千年古韵中感受姓氏文化的源远流长;参观阮啸仙故居,从革命事迹中体悟家国情怀的深沉力量。一砖一瓦、一物一景,无不加深着同学们对中华文化与客家精神的理解。

技艺传承:在笔墨茶香中体验非遗

夏令营期间,同学们在惟雅轩书画院吕星南先生的指导下亲身体验国画与书法,于笔墨间感受东方美学;在茶艺课程中品味茶香,修习传统礼仪;更动手参与制作忠信花灯、学习竹编工艺,在非遗传承中领悟匠人精神与文化延续的重要性。

生态科技与校际交流:见证现代中国

行程亦兼顾自然生态与当代发展。同学们畅游万绿湖与新丰江,实地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参访东源科技馆、创客空间与农夫山泉生产基地,近距离感受中国科技与产业的创新活力。

尤为重要的是,作为学校与河源中学缔结姐妹校后的延续交流,同学们走进河源中学课堂,与当地学子共同学习、互动运动,在真诚交流中深化了友谊。

满载而归:假期收获远超预期

9月21日,夏令营在满满的收获中闭营。营员班长萧崇泯同学在闭营仪式上分享了他的感悟:“这是一次跨越传统与现代、融合学习与感悟的旅程。我们读懂了客家人的奋斗,感受到了家国的厚重,更收获了友谊与成长。”

为表彰营员们的积极投入,闭营式上还评选出了叶雯瑜、谢芷璐、萧崇泯、叶恒俊与张振鸿五位优秀营员。这个假期,对于他们而言,远非一次简单的旅行。它让书本上模糊的中华文化变成了可触、可感、可亲手体验的鲜活记忆,极大地增强了对自身文化根源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随着夏令营圆满落幕,营员们已带着独特的九月记忆返回马来西亚。他们在这个假期里收获的,不仅是知识见闻,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文化纽带。他们表示,将把这份感受化为动力,在未来成为中华文化的热情传播者与中马友好的积极促进者。

国际交流:提升视野人文关怀

近几年新冠疫情缓和后,学校立即积极开展国际交流活动,包括三次以升学为导向的广东、台湾、上海游学团以及管乐团前往日本、台湾交流团。学校不仅安排与国际姐妹学校进行交流,更与大专院校大学生进行体育赛事切磋,师生皆收获良多。恭喜20位师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本次夏令营,并衷心感谢各协办单位予以的关照与安排!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