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坛浇灌31载——谢茂广老师的运筹帷幄
谢茂广老师已在沙巴崇正中学服务了31年,在回到母校服务前, 笔者对于谢老师的“大名”也时有耳闻, 然而在校工作资历尚浅的笔者,并没有太多和谢老师共事的机会, 平时在校园碰见,最常的交流也只是点头和寒暄一两句, 唯独有一年,我们共同参与了校外公共考试的监考工作, 才有了比较亲近的接触。
公共考试的监考工作是年度的大事, 相比其他人的战战兢兢和严阵以待,谢老师却一派轻松, 谈笑风生仍旧如常,对于后辈的提问和疑问, 似乎也没有无法解答的窘境,遇到不可避免的突发状况, 更是四两拨千斤,三两下就可以将困难迎刃而解。谢老师自己也说, 担任监考工作已有多年的经验,任何的风吹草动, 大概都算不得上什么。
这使笔者想起《庖丁解牛》,庖丁对牛的身体结构了如指掌, 刀子在缝隙之间游刃有余,牛甚至不知道自己已经被肢解。 这不就是谢老师的写照吗,从来都气定神闲,不疾不徐,举止优雅, 只要细心观察与体会,就知道这是时间的淬炼,经验的结晶。
谢茂广老师曾经担任多年的总务主任,对学校的一砖一瓦、 一草一木都了若指掌,偌大的校园与多栋的建筑, 就好比复杂的人体结构,而谢老师也如同专业的外科医生, 对各种疑难杂症下药、切除、缝合,以及术后疗养。 谢老师也像救火队,课室的灯管需要更换、厕所的水龙头没水、 礼堂的突然断电,林林总总、大大小小, 也都需要谢老师的一一化解。
-2.jpg)
在与众多同事间的相处与共事,有时难免有意见相左的时候, 谢老师是难得一见, 会在坚持己见以及接纳妥协之间取得绝佳平衡的人,纵有争辩, 也绝不提高声量,而是实事求是,有章可循,处理方式圆滑, 态度平淡适中,也许是后生晚辈可以学习的对象。
在学生眼中,“圆圆”和“可爱”是再明显不过的个人特质, 除此之外,尽责、热情、幽默,是笔者从学生方面得到最多的回馈。 在因为疫情而线上教学期间,遇有同学早读没现身, 起床电话是谢老师的必备动作,贯彻教育的道路上, 谁也不应该缺席的宗旨。
直率、效率高也是谢老师的印象标记, 同学都记得他可以在短时间内做好多件事情的“特异功能”, 而谢老师的有话直说,就是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是老师的“双心” ——真心与关心。虽然教学资历很深,但谢老师从来不像一个“老” 师,平易近人,所以更像一个朋友, 一个会叫同学保有信心的好朋友。
谈到荣休,谢老师一贯低调随性, 他的口中也从未吐出过什么金玉良言或大条道理, 虽然谢老师给人健谈的印象,教学经验也够资深, 但他从不是希望获得他人歌功颂德的那类,反之一切事情的发生, 在谢老师眼中,都是顺应自然时势而存在及发生的, 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自然一切水到渠成,有所成果。
这使笔者想起庄子,他认为人须旷达且处之泰然, 而谢老师似乎也接近“逍遥”的境界,漫游在校园的转角处, 无拘无束来走一遭,却没有留下“到此一游”的记录, 而是彻彻底底地潇洒走一回,既然任务已经到了一个阶段告一段落, 功成身退之时,就是得“道”之时,获得了自由。
每一位荣休的资深老师,就像一口淘不尽的井,拉上来的水, 都是我们的养分,虽然谢老师坚持“船过水无痕”,但我觉得“ 有麝自然香,何必当风立”,谢老师游刃有余的处事方法, 圆滑温和的待人之道,热情积极的日常态度, 以及内敛无为的哲学思想,无一不是我们学习的对象, 即使谢老师如今要离开校园了,他的精神依旧长存, 在此祝谢老师荣休快乐,有空不忘回来学校这个“第二个家”。
照片:谢茂广老师
文字:任俭之老师